標本名稱:口簧琴

標本名稱:口簧琴
姓名標示 非商業性 禁止改作 

推薦分享

Share

資源連結

連結到原始資料 (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)

後設資料

資料識別:
標本編號:386-1
資料類型:
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人類學主題小組「器物」藏品
著作者:
標本採集者:伊能嘉矩
主題與關鍵字:
臺灣原住民族
高砂族群
泰雅(Atayal)
器物
描述:
物品弁遄G娛樂用具/ 樂器
材質:竹、籐器、金屬器、麻棉纖維類
製作技術:雕刻
說明:口簧琴在台灣原住民各族群中均有廣泛的使用,其基本構造大致相同;皆以一截長約10公分的小竹片作為琴身,中間穿有長孔,安置細長舌狀的竹或銅製簧片。琴身前後兩端各鑽一小孔穿繫麻繩。吹奏時左手握住琴身將其置於唇間;右手手指不斷拉扯右端麻繩,使琴簧震動發出嗡嗡聲;隨口腔形狀的變化並可發出不同的音調。 泰雅族口簧琴的簧片數發展特別複雜,除了一般較常見的一至三片之外,還有多達七、八片的口簧,而且每片寬窄厚薄不同,可以振動不同的高低音階。此處伊能採集的二件泰雅口簧琴,採集記錄原語稱為『lubo』;兩件都較簡單,是屬於單片竹簧形式。 口簧琴多用於獨奏,由於琴聲輕微細緻如說話般,據說過去經常是青年男女於表達情意時所吹奏。伊能提到泰雅人對口簧音調的形容為『waiohu-waiohu』,並曾引用一段『彰化縣志』的描述,說明口簧聲音的特性:「如切切私語不能遠聞,而纖滑沈蔓自具一種幽響,貓踏與番女潛相和,以通情好」(伊能1896,東人122:305)。
原始描述:386-1 該琴身與簧皆為竹製'琴身長11cm'寬1.4cm'琴簧長8.3cm'簧下端不削成尖狀且有2.0cm'部分厚0.2cm'簧中部及上端皆削薄.琴身兩端亦各鑽以小孔'備繫繩之用. -
日期:
標本入藏時間:1929年 3月
來源:
臺大人類學系藏品資料查詢系統(http://140.112.144.1/anpweb/unit1.htm)
關聯:
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原著 / 中研院民族所編譯 1996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(第一卷),台北:中研院民族所 竹中重雄 1933 台灣蕃族樂器考,台灣時報昭和八年五月號:19-23 伊能嘉矩 1907 台灣土蕃歌謠固有樂器,東京人類學會雜誌 22卷第252號:233-240 佐山融吉 1918 "蕃族調查報告書' 大仃瓻e篇",台北: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 河野道忠 1920 "蕃族調查報告書' 大仃瓻廔g",台北: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 林和 1967 台灣土著民族的樂器
範圍:
標本相關地區:南投縣仁愛鄉大同村仁愛社(霧社)
標本相關行政區:南投縣仁愛
管理權:
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
後設資料創用CC
姓名標示 非商業性 禁止改作 

授權聯絡窗口

國立臺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
電話:02-3366-9847
傳真:02-3366-9846
E-MAIL:darc@ntu.edu.tw

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

引用資訊
直接連結

評分與驗證

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

star star star star star

推薦藏品

標本名稱:長袖織花短衣
標本名稱:長袖織花短衣
標本名稱:無袖長衣
標本名稱:無袖長衣
標本名稱:煙斗
標本名稱:煙斗
標本名稱:無袖短衣
標本名稱:無袖短衣
標本名稱:口琴
標本名稱:口琴
標本名稱:長袖織花長衣
標本名稱:長袖織花長衣